观点:港交所AIGC第一股要来了

时间:2023-06-05 16:01:11       来源:数据观

若此番IPO顺利,出门问问有望成为港交所的“AIGC第一股”。


【资料图】

5月30日,港交所文件显示,由前谷歌公司自然语言科学家李志飞创立的人工智能公司出门问问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中金公司、招银国际为联席保荐人。

实际上,在此次正式向港股发起冲击之前,出门问问就曾多次传出IPO的消息。早在2017年,李志飞就曾公开表示,公司计划在两年内寻求IPO,上市的地点将会选择美国或香港。

2018年,李志飞在一次采访中又透露,公司计划在2019年底或2020年上半年上市。等到2019年,出门问问又传出公司正寻求筹集1亿美元资金,并计划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的消息,但出门问问始终没有叩开中美两地资本市场的大门。

6年估值翻了近150倍

出门问问成立于2012年,成立当年获得真格基金数百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此后,红杉中国、海纳亚洲加码,接连完成A轮、B轮融资。2015年,出门问问获得Google注资,这是Google为数不多的投资之一。

完成C轮融资后,出门问问估值达到3亿美金。2年之后,出门问问获得大众汽车1.8亿美元D轮融资,成立合资公司,各占50%股份。自此,出门问问估值超过10亿美金。

从投融资列表可以看出,出门问问的投资后估值从2013年2月的510万美元,暴增至2019年9月的7.57亿美元,短短6年时间,估值翻了近150倍。

目前AIGC业务规模较小

值得一提的是,出门问问是目前国内少数已实现AIGC规模化收入的AI公司。

从财报数据来看,2020年度至2022年度(以下简称报告期),出门问问的营收分别为2.65亿元、3.98亿元和5.00亿元,营收金额逐年增加。报告期内,毛利分别为7967万元、1.49亿元、3.36亿元;相应的毛利率由2020年的30.1%提升至2022年的67.2%。

盈利能力方面,2020年和2021年,出门问问的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1.57亿元和0.73亿元,2022年则实现扭亏为盈,经调整净利润为1.09亿元。

出门问问近年来营收持续增加,主要是其AIGC和AI企业解决方案营收增加。

从收入构成看,出门问问AI软件解决方案的收入占比分别为17.0%、15.0%、60.6%,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是AIoT解决方案收入占比,在2022年从前两年的80%以上大幅下降至39.4%。

具体来看,报告期内,出门问问AIGC解决方案产生的收入分别为49.6万元、682万元及3986万元,分别占同期收入的0.2%、1.7%及8.0%,2020年至2021年增长12.6倍,2021年至2022年增长4.9倍。AI企业解决方案也从2020年的4447.6万元增长至2022年的2.63亿元,成为公司的主力产品。

对于AIGC解决方案的收入增加,出门问问表示主要是由于公司AIGC解决方案的付费用户数量增加;AI企业解决方案的收入增加,主要原因为进行了知识产权安排,部分被AIoT解决方案收入受延迟推出新旗舰产品影响而有所减少所抵销。

不过明显看出,目前出门问问的AIGC营收占比还较小。

大客户集中度高,短期现金流承压

根据灼识咨询的报告,中国AI市场规模已由2018年的84亿美元增至2022年的319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9.7%。中国AI市场规模占全球AI市场规模的百分比由2018年的11.9%上升至2022年的16.1%,预计于2027年将达到20.6%。

图源:出门问问招股书

在招股书中,灼识咨询对全球前10名实现AIGC商业化的AI科技公司进行了统计,按2022年来自AIGC产品和服务的收入计,出门问问全球市场位列第8,并于亚洲位列第1。

图片图源:出门问问招股书

但和其他企业相比,公司落后明显。按2022年收入计算,AIGC服务收入最高的是美国一家2015年成立的AI研发部署公司,数额达到6500万美元-9500万美元,而出门问问仅570万美元。

众所周知,研发大模型需要“烧钱”,而目前来看,出门问问的资金似乎并不充裕。截至2022年末,出门问问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为565.13万美元,同比减少超六成。

值得关注的是,在出门问问营收逐年递增的背后,大客户过度集中或引发众多投资者担忧。

据招股书,2020年度-2022年度,出门问问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22.4%、37%、62.8%。同期,出门问问来自最大客户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也从8.8%飙升至42.6%。

此外,出门问问的研发投入并未跟上营收的快速增长。2020年度-2022年度,公司产生的研发开支分别为9710万元、9150万元及1.187亿元,分别占同期总收入的36.7%、23.0%及23.7%。

激烈的大模型之争

“2020年OpenAI的GPT-3横空出世后带来行业巨变,直接推动了我信仰的转变,让我见到了AGI(通用人工智能)实现的可能,我也重新燃起了探索AGI的兴趣。”李志飞在接受中国企业家杂志采访时表示。

如今,在出门问问更新后的官网,其将自己定位为一家以生成式AI与语音交互为核心的人工智能公司,致力于打造通用大模型。按照公司最新的介绍,公司的商业模型由三层架构组成。

基本的逻辑是:研发以通用人工智能为核心的底层技术,然后基于这个技术底座推出各种解决方案,比如AIGC,最后找到具体的场景进行商业化落地。

先看底层技术。出门问问最早是从语音搜索引擎切入,优势在语音识别技术。基于此,它开发了ASR(自动语音识别)、TTS(文字转语音)及NLP(自然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构成AICoPilot的雏形。

直到2020年,出门问问才开发出通用大模型UCLAI,然后在今年4月借着人工智能的热点升级为“序列猴子”。

基于“序列猴子”大模型,该公司内测探索了多款面向创作者的AIGC产品及应用,为创作者构建一站式CoPilot产品矩阵,包括AI写作平台“奇妙文”、AI绘画平台“言之画”、AI配音平台“魔音工坊”、数字人视频与直播平台“奇妙元”。

据官方介绍,“序列猴子”是一款具备多模态生成能力的大语言模型,能力体系包含知识、数学、对话、逻辑、推理以及规划六个维度,并能支持文字、图片、语音以及3D内容的生成。

李志飞坦言,目前“序列猴子”与GPT-4仍有明显的差距,如果GPT-4能拿到100分,那么“序列猴子”则只有50分。不过,他也表示,该模型已经超过预期。

然而,在ChatGPT概念的热潮下,不仅仅是国外科技巨头,国产互联网巨头也都纷纷推出了自家的大模型。百度于3月份发布文心一言后,阿里巴巴推出通义千问、华为发布盘古NLP模型、腾讯推出混元、商汤发布日日新,不仅如此,国内的AI创新企业也相继布局大模型,该领域呈百花齐放态势。

出门问问也在招股书中表示,其经营所处的AI行业竞争激烈,主要与专注于AI技术开发的公司竞争,竞争加剧可能导致业务增长放缓、价格下降、利润率降低或市场份额流失。

责任编辑:张薇

关键词: